90后班主任做的这件事,为何让家长们都感动得流泪?
发布者: 发布时间:2016-12-01 阅读: 【字体:大 中 小】

不久前,在郑州一所小学的家长会上,54位家长每人都收到了一封班主任何蕊老师手写的书信,短的三百字,长的数千字,加起来3万多字,花去了何老师大半个月的业余时间。每封信内容都不一样,但都中肯地提出了孩子的优缺点,满纸的真诚感动了所有的家长。

  看到这则新闻很多网友为年轻的何老师点赞,被她的手写信传递出来的真诚所打动,当然也有不少人说,这都什么年代了,电话、电子邮件、微信……有那么多的高效、方便的手段可以使用,为啥偏偏手写信,无形中增加了家教沟通的时间成本;这位90后教师这样评价自己,她说“笨人就用笨方法”。

  中教君上周末就这一事件发起了话题讨论,想知道大家都怎么看待这位教师的“笨方法”么?在普遍追求高效率的今天,还有哪些老师也在使用类似的“笨方法”呢?

  54封家长信,半个月写了3万字

  在不久前的郑州大学实验小学四(3)班家长会上,班主任何蕊老师在做完学期总结之后,把“神秘信封”发给了在座的54位家长。54封信,内容都不一样,但都高调表扬了孩子的优点,温柔指出了孩子的缺点……

  “我泪点低,一看到信,眼眶就湿了。”结束后一位家长感慨,每人一封信,还是手写的,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,而且信中提到的孩子的优缺点都很中肯。“真的太用心了,怪不得孩子经常说何老师就像是妈妈!”

  

  54封信,短的三百字,长的数千字,加起来三万多字,花去了何蕊大半个月的业余时间。

  起初,何蕊并未意识到这是一份繁重的工作。但真正开始动手,她才发现此事并不容易。因为每天还要备课、批改作业、管理班级,所以她只能利用课间和下班休息时间来写信,最晚一次写到晚上十二点。

  但即便何蕊“一根筋”,也是有累的时候,中途写到20多封时,她突然感觉写不下去了。“不能放弃,老师、家长的沟通是个难题,敷衍了事,这一步就永远迈不出去。”内心的激励伴随着最后一封信的完成。

  “不仅不累了,还浑身舒展了。”拿着一摞沉甸甸的稿纸,何蕊特别有成就感。

  “笨办法”引起了大讨论

  这则新闻一出,许多网友给何蕊点赞,称教育是一种情怀,希望孩子将来也能遇到这样的班主任,在微信后台,也有很多网友称手写书信是一种温暖的存在,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也不要忘了“笨办法”,用户@一代天骄说“为何老师的行为点赞哦!或许有人认为此举太耗费时间,但我个人认为在信息时代的今天,若能收到一封纸质手写书信,那真的是太美好的一件事,更能达到良好的沟通结果。”;

  @孩子气i 在后台留言说“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,不要忘了我们所谓的笨方法,教师这个职业更是如此,当下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,还是学生的引导者,促进者,要实现这一要求的前提就是教师要热爱,关心学生,用爱来感染学生,做好与家长的沟通。”

  在网友@心静如水看来,这种方法并不笨,反而是一种捷径,“给每个家长写信,老师肯定是有针对的提建议,虽然用了一些时间,但是解决一些问题会更有效率,反而节省了时间,而且,写信,真诚直接。”

  但同时也有一些网友认为此举浪费了大量的时间,不值得,甚至有网友对此提出质疑——

  网友@1+1说“老师注重与家长进行交流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,但是我觉得可以利用现代高科技来减少工作量,提高工作效率。”;在网友@笑语冰泉看来,电话或者走访也是用心的一种方法,他说“最好不要人为推广某种做法。每个人都可采用自己喜欢的风格、方式来和家长沟通交流。不一定非要手写书信,难道打电话或走访就不诚心了吗?”

  而对于这个“笨办法”,何蕊老师是怎么说的呢?何蕊说,她没啥技巧,就是真诚;她说,她会用“笨办法”跟教育“死磕”,在这条路上,和孩子一起走得更远。

  其实在现实中,和教育“死磕”、用“笨办法”的老师并不只有何蕊老师一个……

  原来,除了“手写信”,还有这么多“笨办法”

  呼秀珍——坚持为家长办报、讲课

  呼秀珍是陕西省咸阳道北铁中教师,在教育一线默默耕耘50余年,2014年曾被陕西省教育厅授予其“教书育人终身荣誉奖”。她的优秀事例不胜枚举,但其中为家校沟通所做的努力,想必也可以称之为“笨”。

  为了架起学校与家庭的桥梁,呼秀珍创办《好家长》简报,亲手排版、填写内容,每两周一期送给家长。16年来编了200多期,印发一万多张。

  为了支持道北铁中成立的家长学校,十几年来,呼秀珍坚持给家长们讲课,每次讲课,下面总是坐得满满的,连外校的家长也 “混”了进来。如今,家长学校已培训了2000多名家长,还评选出170名好家长。

  

  (图为呼秀珍老师为学生上课,图片来自网络)

  小编说:为家长办报、给家长上课,其实这都是她分外的事情,可以说是属于自己“揽活”干,自己“找累”,但这样无私的“笨老师”总是有很多。

  钟全斌——坚持手绘板书

 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,当大多数老师习惯于握着激光笔,对着提前准备好的PPT侃侃而谈时,偏偏有一位老师逆流而上。

  这位老师名叫钟全斌,是台湾树德科技大学视觉传达设计系的讲师,他90%的课上时间全部用来手绘板书。比如在教艺术系的学生怎样画好人体骨骼、肌肉时,他会边画边嘟囔着人有多少根骨骼,咀嚼的时候会用到哪些肌肉等等,他因画的速度之快以及形象生动,被学生捧为“网红”。

  但与此同时,也有不少人质疑他是在炫技,但他对此回应:反复练习会趋向完美(practice makes perfect )。

  

  在很多同学和家长看来,这位老师是在身体力行地实践着他这一教育哲学。让学生在观摩一笔一画中记忆,印象更加深刻。

  小编说:大学课堂如此,其实中小学课堂也适用,老师在灌输大量知识给学生的同时,是不是也可以偶尔放慢脚步,将传统授课方法和先进技术相结合,小编相信一定会事半功倍呢!

  王君——坚持为“后进生”打好基础

  王君是海南省东方市一名中学教师,她十分乐意教成绩差的孩子,可喜的是,这位王老师不但能够“管好”学生,还有本事让他们稳步提高,她的本事便是那些老老实实的“笨办法”。为了刺激孩子们的兴趣,她用起了“老办法”:谁学会哪个知识点了,就当堂发点糖果或饼干作为奖赏;为了拉回那些“捣蛋分子”,她只好额外操心,一个一个找他们谈心,一次又一次调整心态,一次次重拾信心;为了让他们能跟上课程,身体不好的她也恢复了“工作狂”的状态,经常利用放学后的时间给学生们补课,每周本12个课时的她最多时一周上到20课时,每天经常累得回屋一躺就不想动。

  “没有什么秘诀,就得老老实实用笨办法,多花时间,多耐心最有用。”王君这样说道。

  小编说:无论是手写54封家长信的何蕊,还是坚持板书巩固学生记忆的钟全斌,无论是坚持为家长办报的呼秀珍,还是坚持踏踏实实为“后进生”打好基础的王君,这些老师做的这些事中,都有一个共性,那就是在求快、求效率的今天,沿用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方法。

  这些方法虽然看似“笨”,看似效率不高,但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之处——

  从“笨方法”中,我们应该学什么?

  1.少点套路,多点真诚

  手写家长信,“笨办法”中折射出一种“真”:用真诚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学生的一颗真心,用真挚的话语表达自己对工作的一片真情。这种“真”实质是教育本质的回归。这种“真”向家长传递的是教师对工作的用心,对学生的用情,更主要是折射出教师正确的学生观,即学生是具体的、鲜活的、各不相同的。

  其实无论是手写信还是以其他的形式,何蕊们表达的都是主动与家长沟通的真诚,而从何蕊也收到了家长的手写体回信来看,真诚的付出也是总能收获真诚。

  所以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们,在选择沟通时,一定不忘真诚的初心。

  2.换位思考

  学生真的能很好吸收课堂PPT上不断更新的知识吗?如何才能让学生学会思考、更有效记忆?正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,坚持板书的钟全斌才能自信说出那句“practice makes perfect”。也正是考虑到家长因为忙碌之类的原因没能和老师多沟通,何蕊才想着自己能够主动一些,用自己的方式与家长“聊聊天”。

  换位思考能够使得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,只有学会换位思考,才能更容易理解他人。

  3.教育需要慢下来

  教育学者张文质曾经提出过“教育是慢的艺术”这一观点,认为教育需要细致、耐心,如果教师用生命的高度来看待学生的成长,学生的学习生活就是他们生命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倘若教师能以这样的心态来从事教学,就会更看重过程中学生的体验,多一份尊重。

  在如今普遍追求高效率的今天,“笨办法”或许显得没效率,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,“笨办法”也少了一份急功近利,多了一份对教育过程的思考。教育是心与心的触摸和碰撞,是心灵的深刻交流,只有达到高度的默契,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。也就是说,教育需要回归到心灵深处,需要慢下来,需要一个持续的过程,这样,才能成长出一位好老师,才会培养出优秀的学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