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父母,你爱的是孩子还是分数?
发布者:招生考试报 发布时间:2015-05-07 阅读: 【字体:大 中 小】


作为父母,你爱的是孩子还是分数?




  圆桌话题

期末考试结束,分数出来之后,几家欢笑几家愁。

  琪琪爸爸接到老师报喜电话,说琪琪语文考了100分,是三年级里的第一名。爸爸喜笑颜开地分享到了朋友圈。而一些孩子却不敢将成绩告诉妈妈。四年级的嘟嘟语文和英语都95分以上,但数学考了87分,她在家门口徘徊很久不敢回家。

  如何理性客观地看待孩子的分数呢?假期补课提分适合吗?如果不该看重分数,家长更该看重什么呢?


▋▊▉圆桌第一问

  哪种家长更在意分数?

  特邀观察员:刘翔平(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、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研究所所长)家长得知孩子成绩后并进行比较是一种正常的心态。不过,不同性格的家长对比较的重视程度和理解是不同的。

  焦虑型的家长一般不自信,对孩子不太了解和信任,所以经常根据一次成绩而给孩子下结论。他们更加愿意控制孩子,把成绩排名看得过重,甚至上升到“不能输在起跑线”的高度,把偶尔的成绩不好夸大成为灾难,可能采取补救的方式或惩罚的方式,为孩子进行补课。而安全型的家长则不那么重视孩子的排名,觉得成绩有偶然性,他们对孩子的看法相对完整和准确,并相信自己的判断,不会把一次成绩看得那么重,给孩子的压力较小,从长远的观点看,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。分数排名本身不重要,重要的是家长对分数的看法。焦虑的家长要反省自己的过度反应及其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响。


▋▊▉圆桌第二问

  如何客观理性看待分数?

  特邀观察员:刘称莲(家庭教育指导师,著有《陪孩子走过小学6年》)我觉得无论孩子考得如何,家长都没有必要发愁。考试无非是对孩子前一个阶段所学内容的评测,意在了解孩子对各科知识掌握得如何。

  对孩子掌握了的本领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认可,对孩子还需要提高的部分给予觉察和帮助。无论成绩怎样,家长都要想想如何在内心支持孩子,让孩子保持对学习的兴趣。这样,孩子就算遇到困难也会勇于克服。最终达到为了个人修养和美好生活而学习,而非为了考试分数而学习。


  面对孩子,不存私心

  特邀观察员:兰海(“上濒教育”首席专家、创始人。中央电视台《超级育儿师》节目中担任超级育儿师)分数是老师对学生评价方式的一种,评价是父母了解孩子行为表现的方式,评价结果也许和我们期待中的完全不一样,所以,冷静需要放在第一位。

  让父母们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行为表现,是为了能够促进父母和老师们的配合来帮助孩子成长。不过很多父母往往会因为成绩差恼羞成怒。父母的不客观带动了孩子们的情绪,会导致孩子对结果产生不公平的看法。

  “一切为了孩子”绝对不是一句空话,但我更想说的是:“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!”很多时候,分数实际是我们心魔的“替死鬼”。多问自己一句“孩子的成长需要什么?”只有将这句话时刻记在心中,我们才会冷静思考。


▋▊▉圆桌第三问

  分数背后,家长应该更注重什么?

  特邀观察员:万平(北京市特级教师、史家小学语文老师)比起分数,学习的习惯最重要,学习的状态也至关重要。建议家长重视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程度。此外,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。如今孩子们所面临的世界太纷扰,如果他能集中注意力、有效地进入兴趣化的学习,孩子在学习上就成功了一半。其次,注意孩子们意志力的保持。孩子不能太脆弱,要经得起学习中小小的磨练。最后,要培养孩子取胜的意志、决心,包括成绩、目标能否达成,这对孩子而言是一个小小的学习阶段的训练。


  注重“三识”,解放学习力

  特邀观察员:乔树平(北京市教委基础教育处原处长,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)家长们大可不必为分数的高低而心潮起伏,考试对老师和学生都是督促检验,目标是为了向前看而不是回头看。

 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,家长更应关注学识、见识和胆识,缺一不可。而这“三识”的实现,需要家长创设和谐宽松的环境和循循善诱的引导,要放得开,让孩子在体验中感悟和成长。


本文来源:英语网